老年期抑郁障碍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,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。其特点是情绪低落、焦虑、迟滞和繁多的躯体不适。发病与遗传、病前的人格特征、内分泌及社会、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,65岁者以上者为高发人群。
临床表现
1. 情感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绪反应淡漠,如无精打采,孤独感、悲观、绝望,部分病人表现为焦虑、烦躁、敌意、易激惹等。
2. 思维障碍 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、思考问题困难,主动语言减少、痛苦联想增多、自我评价降低,甚至出现自责、自罪和厌食观念、疑病、贫穷妄想等。
3. 认知功能减退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、计算力、理解和判断能力下降。
4. 意志和行为障碍 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,依赖性增强,行动缓慢,回避社交活动,严重者处于无欲状态,个别出现自杀倾向。
5. 躯体症状 常表现为繁多的躯体不适,如上腹部不适、腹胀、便秘、头部不适、心慌、胸闷、乏力,严重时可出现疑病观念和虚无妄想。
6. 生物症状 如情绪昼夜节律改变,睡眠障碍,性功能减退等。
治疗原则:采用药物治疗、电休克治疗以及心理治疗。
合理膳食:饮食上以高蛋白、高热量、高维生素、易消化食物为宜。
用药指导:1.严格遵医嘱服药,不可随意增减药量,严禁吐药、藏药。
2. 用药剂量宜少,根据病情逐渐加量。
3. 一般不宜通过静脉给药,以免发生危险。
4. 尽量不合并用药,以免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中毒。
5. 用药期间应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及肝、肾功能检查,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。
6. 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头晕、失眠、口干、视力模糊、心慌、感觉异常、震颤、共济失调、意识模糊等,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。
合理休息与工娱活动:1.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。
2. 睡眠障碍者睡前可用温热水泡脚、温水浴,并进行自我放松训练。
3. 适当参加工娱活动,以调节情绪,分散注意力。
4. 避免终日卧床,独居一处或缄默不动。
5. 应说服重症者、动员病人尽量离床活动,必要时可在床上按摩肢体、玩球、数石子等,以增强参与意识。
(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 梅真)